在寶貝學英語的過程中,粑粑麻麻們是不是也遇到過這樣的困惑和糾結:小孩子開口說英語時出現語法錯誤,我到底要不要馬上糾正他?



一直糾正怕打消TA的積極性,不糾正又怕TA養成習慣一直犯錯...

貼心的小E糾結著你們的糾結...于是!今天,小E請來了英孚青少兒英語資深教育專家,給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問題,還給爸爸媽媽提供一些實用的改善寶貝口語語法問題的方法哦!



想要有意識地減少孩子口語中出現的語法錯誤,方法大類可分成下面幾種:




1

用科學的方法指出孩子的錯誤



想象一下,如果孩子在和家長的互動過程中出現了語法或表達錯誤,家長們會怎么辦?舉一個常見的錯誤:


-What's this?
-It's book.
-不對不對,你的回答里少了個a!
-……(一臉茫然,什么叫少了個a?)

爸爸媽媽們發現了沒有?其實家長在指出孩子錯誤的時候,也得掌握科學的方法,強硬地糾正孩子的錯誤不如科學地引導。

正確的做法是什么呢?來看看下面這組對話

-What's this?
-It's book.
-Is it one book? Are they two books or three books? (加上手勢,看孩子反應)

如果孩子能夠意識到one這個概念,那么家長可以像英孚的老師一樣,引導孩子說出It's a book(語速放慢,讓孩子意識到It's和book之間應該有個a)。如果孩子還是沒有意識到其中的差別,家長可以讓孩子跟讀正確的說法,和孩子解釋a等于one這個概念。

當孩子犯錯誤時,家長采用提出疑問而不是斷然糾正的方式,一方面能夠鼓勵孩子再思考,另一方面,也能夠建立孩子的自信心。沒有孩子希望自己經常被否定,因此,鼓勵孩子思考并找出正確答案,給孩子積極的肯定就顯得尤為重要。

微信圖片_20201010104229.jpg


2

有意識地引導,多輸入正確的內容



學習語言,輸入決定輸出。尤其是3-6歲低年齡段,不需要特意跟孩子強調語法,他們的英語學習方法就是大量的輸入。


看原版動畫片、繪本,聽英文童謠兒歌這些輸入方法小E已經強調過很多次啦!學英語離不開這些輸入的過程,而這個過程除了來自老師有效的幫助外,也需要爸爸媽媽的引導。


最好的方法是,爸爸媽媽陪孩子一起學習。


微信圖片_20201010104307.jpg


有一些爸爸媽媽直接把孩子交給了原版書和動畫片,結果發現繪本被熊娃們2分鐘看圖翻完了;動畫片只記住了搞笑的畫面,英文好像耳旁風,一句都沒聽進去……


所以,很難靠孩子自己翻繪本去學習并記住一些詞匯和句型的用法,他們也很難通過畫面和音頻完全理解故事的含義。正確形式的輸入都需要在父母的幫助下才能讓繪本、動畫片、童謠的價值最大化。



比如,在寶貝們看英文原版動畫片時,讓孩子以2-3分鐘為段落(可以視孩子的英語水平而相應調整時長),進行有意識地跟讀模仿。


遇到一些簡單的語法概念時,爸爸媽媽可以有意識地引導

"I like apple."


"寶寶,你不是喜歡這一個蘋果哦,是所有的蘋果你都喜歡對不對?所以我們應該說 I like apples."



3

給孩子錄音,自己來“找茬兒”!



根據蒙氏教學法中的錯誤控制理念,發現自己的錯誤并糾正,是孩子學習的必要環節。


對于有一些語法基礎的孩子們,爸爸媽媽可以鼓勵他們通過發現自己的錯誤來主動學習,也就是learn through mistakes。


具體怎么做呢?


比如每天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們一個話題,最好是他們感興趣的、有話說的主題,可以是美食,游戲,朋友等等。然后爸爸媽媽和孩子在3分鐘的時間里互相交流,注意要盡量讓孩子們多說完整的句子,能說什么說什么,想到什么說什么,并將整個過程用手機錄下來。


微信圖片_20201010104357.jpg


Free talk 結束后,和孩子一起聽回放錄音。跟孩子說:“我們來比賽,看誰找到的問題最多~”,就好像是和寶貝們一起玩大家來找茬兒的游戲,自己來找剛才交流中出現的語法錯誤。


通常來講,孩子們更能記得住他們親自找出的問題,下次就會刻意避免掉。而整個過程中,爸爸媽媽始終和孩子保持的是一個平等的相處模式,更容易讓孩子接受,同時也避免了說教糾錯的感覺。


大家都學到了嗎?